专家论道胶囊内窥镜的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

作者:电子创新网张国斌

胶囊内镜”全称为“智能胶囊消化道内镜系统”,又称“医用无线内镜”。其工作原理是受检者通过口服内置摄像与信号传输装置的智能胶囊,借助消化道蠕动使之在消化道内运动并拍摄图像,医生利用体外的图像记录仪和影像工作站,了解受检者的整个消化道情况,从而对其病情做出诊断。

1.gif

1981年,以色列国防部的机械工程师伊丹听一位内科医生聊起内窥镜检查的过程,他联想起自己熟悉的智能导弹上的遥控摄像装置,并由此产生了研制无线内窥镜的最初设想。此后,在伊丹的率领下,以色列专家开始大力开展对无线内窥镜的研究工作,并于上世纪90年代获得了该技术领域最早的专利。

2.png

2001年,以色列的Given Imaging公司采用伊丹的专利技术,生产了名为M2A的世界上第一个胶囊式内窥镜,2012年7月,Given Imaging的胶囊内窥镜在英国广播公司(BBC)的直播节目中亮相,当时记者迈克尔·莫斯利当场吞咽了一个PillCam,并将其直播画面实时播放,受到了社会广泛关注。2015年,该公司被美敦力收购。

3.jpg

由于胶囊内镜具有舒适检查、无痛无创扩展检查范围,消除盲区、安全卫生、避免交叉感染和操作简便等特点而被广泛使用,不过胶囊内镜在我国的普及度并不高。

4.jpg

5.jpg

在10月28日的首届南渡江智慧医疗与康复产业高峰论坛《AI 辅助影像的发展》主题环节,深圳市资福医疗技术有限公司创始人吴良信在发言中指出,对比数据显示,中国胃癌发病率全球第8但死亡率排世界第一,而日本发病率全球第一,但是死亡率排第28 ,其5年生存率远高于中国患者,为何?因为日本内镜筛查率达70% ,而中国只有不到10%。

6.jpg

从更大范围看,据世界健康管理联盟统计,全球胃病患者已经从 1985 年的 1.5 亿人增加到了今年的5 亿人, 全球每年新发胃癌100 余万。中国是胃癌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国家之一。据卫生部统计,中国肠胃病患者就有1.2亿,消化性溃疡发病率10%,慢性胃炎发病率30%,同时,我国也是胃癌的的高发区,每年新发现40万胃癌患者,占世界胃癌发病人数的42%。

吴良信指出, 防治胃癌,急需早期发现。胃癌发生机制是:正常胃黏度→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肠化生→异型增生→胃癌,发生经历 3~5 年,甚至更长;胃癌发生过程无明显的症状,发现时大都处于中晚期。因此WHO将肿瘤预防分为三级,其中一二级是肿瘤防治的重中之重。

7.jpg

8.jpg

相比传统胃镜检查,采用胶囊式内镜,只要15到20分钟就可以完成检测,全程无痛 ,无创,无麻醉。因此胶囊内镜在国外被大量用于消化系统疾病的筛查。

9.png

胶囊式内镜也在不断演进,他指出从最早的胶囊镜是一种被动式,只是它到哪里看到哪,后来演进到可以微步测控,然后发展到可以用AI来进行控制,未来它还会有更多的功能,包括自主运动试药或者治疗。

10.jpg

此外,CapsoVision, Inc.总裁Johnny Wang在发言中指出胶囊式内镜未来的一个趋势是360度全景拍摄。圆桌论坛嘉宾上海联影智能医疗科技有限公司产品南大区总监毛亮也认为360度是必须的。

11.jpg

他表示CapsoVision 开发的下一代胶囊内镜高达157万像素。

12.jpg

CapsoVision 于2006年在美国硅谷成立,是一家专注于胃肠系统诊断成像的全球医疗器械创新公司。公司的旗舰产品CapsoCam Plus ®小肠胶囊内窥镜采用独特的360°全景影像,克服了端置摄像头的局限性,提供更全面的成像解决方案,而其无线设计为患者提供了无与伦比的舒适性、便利性和自由度。

毛亮指出人工智能赋设备可以让成像更快,更好,更安全更经济。他指出有些影像在需要更清晰的图像时需要造影,这给患者带来更多的不便,但是如果把AI更设备结合,则可以省去这样的辅助手段。另外,AI辅助还可以大大提升医生诊断的效率,大大缩短了医生的工作量,很多医院医生表示,利用AI辅助影像分析可以减少40%影像检错率。

13.jpg

14.jpg

“人工智能已经真正落脚到一线临床中,我们的设备已经成为医生诊断疾病的必备手段。”毛亮表示。

最新文章